最新消息

【若水藏館陶藝特輯-3】吳麗嬌-- 質樸天成中見英姿爽颯

2015-04-09


吳麗嬌老師是台灣岩礦家族的重要成員,師承岩礦壺之父古川子,對岩礦的配土與燒成有精闢而深入的了解,撰寫許多有關台灣岩礦的篇章刊登於壺、陶藝相關的雜誌上。身為一位資深的評茶師,麗嬌老師更將己身對茶的了解融入創作裡,正如同她的岩礦壺創作理念:「透過專業的品茶訓練,針對不同茶性進行土胎配置與工法藝術,使岩礦壺與茶如良朋益友般契合。」,讓作品多了一份事茶的專業素養,達到「茶因壺貴,壺因茶顯」的美好境界。

「一火、二質、三細工。」(台語)是麗嬌老師解釋台灣岩礦壺時常用的一句話:一火,指的是燒窯溫度與程度的拿捏;二質,指的是岩礦土胎配土的學問;三細工,指的是創作時的繁複工法,三者間的相輔相成,造就了麗嬌老師的每件精彩作品。



「岩礦是骨、土是肉,有骨有肉方成體。」說明了台灣岩礦配土的基本組成與架構:岩礦(骨)不能沒有土(肉)的連結;陶土(肉)不能沒有骨(岩礦)的支撐,相互構成了完整的體,再經反覆高溫多重的氧化還原燒,掌握燒窯的技法,將混合了礦砂的土燒熟、燒結,但卻要兼顧不同礦砂間的熔融點,唯有火與土的完美配合,才能促成台灣岩礦壺「火後淬生的雋永,鍛其一身,嚐遍曲折不屈骨」的精神展現。


△麗嬌老師性格自然灑脫,頗有巾幗之風,所作的壺也各具特色,但多如其人--質樸天成中見英姿爽颯。


欣賞麗嬌老師的壺藝之美,就有如欣賞岩礦的綜合之美,總能夠將大氣豪邁的岩礦質地,融入細緻秀雅的特色,麗嬌老師妙用礦砂的高低溫錯落創作,使壺上各式的岩礦在經過高溫的淬鍊後兼容並蓄,精彩呈現岩礦土涵蓋的種種質地,雖然穿越礫石千錘以及淋漓盡致的烈火煅煉;卻依然有著輕拂衣袖的灑脫,呈現出女性婉約的另一種面貌。


△此梨型壺更是岩礦壺藝中難得一見的小巧秀氣。壺型優雅端麗、壺身釉的表現靈巧婉約、壺把的造型宛如彎弓搭箭線條流暢;使用時握壺、出湯皆優雅靈巧,傳遞出溫暖細膩的氛圍。

麗嬌老師曾提過:「生命中不免有許多損傷和裂痕,也許有那些裂痕,才是真實的人生,每一次的創作轉折,有時鬱苦,有時欣喜,遠觀、近聽、輕嗅、追想…猶自迴旋。」,在岩礦的創作過程裡,麗嬌老師總在原料與作品質感上追求創新,持續的自我突破,將岩礦的創作視為一個盡心的過程與一個習氣的展現,最多的是運用對茶性的了解調整、創新土胎的製作,有時也融合太極拳法的姿態或結合琉璃晶燦奪目的效果,不間段的修整再修整,只因:「人生若只做有把握的事,自己又如何知道自己有多少能耐?同樣的,作品若定位一格,又如何玩出大千世界的多姿。」麗嬌老師如是說。

※文章內容參考:

吳麗嬌老師所撰文章 【新壺主義-岩礦壺

吳麗嬌老師個人Facebook貼文 


線上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