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若水藏館 陶藝特輯6-2】章格銘

2017-10-05

一切靈感來自茶。

△章格銘創作的器物與傢俱,是茶人、收藏家與藝術家茶案上的絕美風景。

章格銘老師的作品分為兩類:

迷工系列與手作系列,兩者間最大的差別在於是否全程由章格銘親手操刀製作。

迷工造物:看似標準化量產,卻有著不標準的成品

「我的工作就是窩在工廠裡創造物品,這種職業的感覺很像在走迷宮,難以預測出口何時出現」--章格銘。 

迷工系列的定位是生活茶陶器皿,追求的是標準化卻又同中求異。此系列主要的作品設計和器型是章老師發想,後期製作交由工作室協力完成,在量化的型制中,依然保有每件作品的差異。若仔細端詳作品外觀,會發現小至鐵斑、墨線的疏密布局,大至作品上鑲接的異媒材原木…等,都是經過悉心搭配與安排的,件件皆是獨一無二的單品。

△【迷工】系列作品1

△【迷工】系列作品2

「章」字款:完整了章格銘對美的獨到看法和實踐

由章老師親手完成的手作系列,大多以純色陶土保留原始大地般粗獷的質地。細細端詳,輕撫著表面一道道鮮明的紋理,可以感受到作家投注其中的精神和用心。不同的角度顯現不同的風情,每每令人百賞而難以釋手,作品底部的章字落款亦充分展現出作者性格的線條與脈動,更是藏家不可錯過的限量收藏。

△章格銘手作側把壺

△「章」字款。章格銘手作親簽落款

章字款創作各異其趣:

綜觀章格銘各個時期的作品,表現的恰是不同階段的心境風貌。

△「章」字款手作作品

章格銘早期章字款,作品的土胎主要展現的是陶土與手作線條之間的動感;直到前些年,外部的胎土質地表現,轉而強調的是陶土與顆粒呈現的粗礦手感;延續到近期更是不同以往!承接著先前創作的風格,依舊保留手作痕跡,但以內外都上釉的形式來創造截然不同的風貌,有種隨興且清新自在的氣韻,也讓茶席的搭配更加多元有層次。

△早期手作風格主要展現陶土與手作線條之間的動感

△富有線條動感的早期創作

△早期風格的側把壺

△近期強調的是陶土與顆粒交織出的粗曠手感

△近期風格的側把壺

△內外上釉的最新作品,呈現自然清新的風格

△內外上釉的側把壺

△新、舊作品的搭配使用情境

總是將當下心境融入作品裡的章老師,藉由不斷學習吸收新知識,永遠地向前看,更因為不停地往前踏步,所以從不撿拾過去的作品風格,讓每個時期的創作都是錯過不再的獨特!


回歸到「用」--作品的使用考量

章格銘希望其創作的作品除了美觀之外,也要非常實用。 

所以在定位自己的作品時,總是以能夠「真正走入人們的生活中,真正被使用著」為訴求,任何一分一毫的微小細節都十分講究,不僅有著充滿設計感的外觀,極小的細節:例如卡榫扣合要緊密、原木紋路方向對齊、出湯的角度、出水與斷水的功能性、側把壺把手的角度…等等,都事先經過章老師精準的設計及計算。

△章格銘作品異材質間的卡榫鑲接相當講究與細緻

△章老師設計的茶配件原木紋路方向非常精準的扣合

△即使是「迷工」系列的設計款茶盅,出水與斷水的功能性依然相當完美

生命中的風雨皆是珍貴的養分,最後都能加以轉化、融入作品中

回首創作的路途歷經艱辛,但所幸章格銘總是能夠在低潮中遇見貴人為他指點迷津。 

學生時期,他受到劉佑良老師啟蒙,點燃了對陶藝的熱情之火,也因為手巧,所以能夠幾近完美的完成各項陶藝創作。 

但就在好不容易讓自己的作品陳列在鶯歌店家的架上後,才發現自己的作品與其他陶瓷器皿著實大同小異,擺在一起,連作者自己都要花一段時間才能找到,因此驚覺:創作者的作品若沒有個人特色能讓人一眼明瞭,就只是個取代性很高、馬上被時間洪流吞噬的無名小卒罷了! 

於是章格銘開始苦思該如何讓作品脫穎而出、充滿辨識度? 

這個階段,他遇到了廖禮光老師,在廖老師引導下,章格銘開始嘗試結合複合媒材的陶瓷創作,加入其它木材、金屬等元素,透過不停學習、不斷吸收新技能而得以慢慢成長茁壯,作品更是趨於穩定。 

卻又在此時,他發覺到:「創作的世界其實不該僅是安於如此」。 

而許偉斌老師的出現,就像是在應諾章格銘內心的求知慾;許老師的教導,就有如一把鑰匙直搗核心,開啟他的思路,對異材質交錯組合有了更開闊的想法,嗆噹一下就解開了他奮鬥許久的巨型枷鎖,讓他對陶器有了更深的體悟,慢慢建構出自己的陶瓷世界。 

藉由不同媒材的質感搭配,章格銘的作品更添層次、在創作上可謂如虎添翼,也使後來的作品不再受到陶瓷的侷限,創造性、可塑性大幅度提升。

△2015 [人家] 章格銘創作個展,「家」系列作品。此系列的茶倉活用手作裸露胎土的質感與金工、木工呈現家的樸實純粹

最後,章老師選擇了最能代表東方文化的青瓷釉來製做充滿藝術性的「開片青瓷」。透過人為的「氧化鐵」巧妙布局,來控制釉面的開片肌理,賦予作品雅致的裂紋及充滿個性的鐵斑印記;手把則使用豐富多變的龍柏木與金屬鑲接,不僅堅固耐用、順手好握,且同時兼具設計與美感。

△人為的「氧化鐵」巧妙布局,控制釉面的開片肌理,賦予作品雅致的裂紋及充滿個性的鐵斑印記

△「迷工」系列作品多運用豐富多變的龍柏木與金屬鑲接,不僅堅固耐用、順手好握,且同時兼具美感

△相當受歡迎的「簡單分享禮盒組」不拘泥場地、不受限於空間的簡易組合,一套完整滿足泡茶時的器具需求

確定了品牌定位及個人創作的風格美學後,章老師並沒有因此懈怠,依舊力學不倦地深入接觸材料學、設計學、美學、上下游市場機制…等,並運用獨到的藝術視角傳達他的理念,構成「工藝5成,設計4成,藝術1成」的品牌模板,國內外皆享有盛名,不僅愛好風雅與生活美學的藏家爭相收藏,甚至連嚴謹講究的日本人都熱衷收藏他的作品,特別喜愛購買章老師的設計品來作為餽贈親友的禮品

△經典的「迷工」哈密瓜茶倉系列,是許多日本藏家特別喜愛用以餽贈親友的禮品

△「迷工」新款的香吉士茶倉,是哈密瓜茶倉系列的延伸,結晶黑釉與不銹鋼的搭配讓作品極具現代感

一向積極樂觀且多方嘗試的章老師,更是特別在工作室附近建了自己的柴燒窯,在經過多次的測試、研究與磨合後,終於正式推出柴燒系列的作品。章格銘的柴燒就和他其他的作品一樣,獨到的美感總能讓藏家驚豔、久久而難以釋手。

△積極多方嘗試的章老師,特別在工作室附近建了自己的柴燒窯

△最新推出的柴燒系列作品,是章老師所詮釋的柴燒,呈現獨到的美感

△柴燒四兩帽倉,特殊的柴燒效果讓存茶的茶葉罐每個角度都有不同的光影變化

在章格銘的工作室與創作趨於穩定時,命運的安排總令人措手不及。

4年前,章老師在創作原木素材的色澤漸層時,左眼不慎在激烈的化學物質反應後被噴濺,導致眼角膜產生病變,視力降至0.01近乎全盲,不同於一般人第一時間的怨天尤人或陷入低潮的反應,他反而因此得空冷靜思考:自己究竟還有哪些才能?

△原本客戶跟章格銘訂製,預計要送給馬雲的原木茶盤。也是為了處理這塊木板上的深淺肌理,讓章格銘左眼的視力近乎全盲,後來這塊茶盤章老師於2015【若水藏館—窺作家的私密茶席‧暨仲夏茶倉聯展】時繼續完成並參與展出

「我以前是個完美主義者,現在卻故意創造出缺陷。」

這件事深深地影響了章老師接下來的創作。 

他說:「我想這是命運給我最好的安排吧?因為年輕時的我太追求完美、只相信自己的眼睛。現在上天希望我多用其他五官:耳、鼻、舌、身、意去感覺和創作。」 

之後,章格銘在大自然中找尋靈感,發覺大自然縱有殘缺也是合理、不造作的,就像人類視為可愛的酒窩,其實是一種臉部肌肉的缺陷,但在笑臉上卻如此美麗。 這促使他追求一種人性化的缺陷美,把作品裡人為設計、製作的比例放鬆,僅讓素材發揮本身的質地特性,刻意只完成作品的8成,剩下2成則交由買家接續完成。依據個人習慣,透過「使用」讓茶漬滲入作品,製造出清晰的紋理,運用這種方式來形成使用者專屬的用品。

△章老師刻意放「鬆」,僅讓素材發揮本身的質地特性,只完成茶盤創作的8成,剩下2成交由買家使用並接續完成

2017夏季最沁涼消暑的創作展 –嬉游記

若水藏館2017【嬉游記 章格銘水器創作展】,展出章老師跳脫「陶」的拘束,以不銹鋼為主要創作素材,活用工廠製作燈罩的旋壓技法,翻轉舊觀重新詮釋的各式水器與流水,充滿實驗性及藝術性。章格銘獨樹一格的[嬉游記],讓人與魚兒盡情互動嬉戲、運用居家空間與流水交織出精彩的感官饗宴,演繹生活中五感的通透,展出後即大獲好評。

△2017 若水藏館 [嬉游記] 水器創作個展,章格銘挑戰金屬創意流水與水器設計。

△2017 若水藏館 [嬉游記] 水器創作個展,章老師特地為魚兒打造的迷宮。

△[嬉游記] 展出的水器一樣保留讓藏家「發揮」的空間。 獨具創意的水器可以讓使用者盡情發揮創意來布置專屬魚兒或水草的造景

△[嬉游記] 在浮萍中穿梭悠游的魚兒,透過章格銘刻意留下的空間與觀賞者互動

章老師的心是開朗外放的,對於外來的資訊和知識,他有如海綿般不停吸收學習,日益精進自己的思維與技術,更樂於分享製陶,不忌諱別人因此學走自己的技術。他表示:當別人學走了自己的技術,自己早已往前邁進很遠了;若因此被擊垮,那就是自己的問題,需要檢討自我本身為什麼沒進步。

△在金屬燈罩工廠中構思創作靈感的章老師

這樣的思維與胸襟真的是令人佩服!

也正是如此,才讓章老師每個階段的創作都有令人驚喜的突破和意想不到的呈現。

△2015 [人家] 與2017 [嬉游記]相互交織激盪出的「家」的延伸

至此,有關章老師的介紹暫告段落,但藝術家的創作卻是持續不間斷的。

未來,我們仍會不定期更新章格銘的相關訊息,也請喜愛章老師的朋友繼續關注若水藏館發布的文章,您的支持與鼓勵會是我們成長前進最歡喜的禮物與動力!


中秋佳節愉快!要持續關注我們喔~

章格銘 簡經歷

1973 出生

1989 永和國中美術班畢

1992 中正高中美術班畢

1993 習陶

1996 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畢

1998 退伍,於學長廖禮光工作室研習製陶

1999 見習於許偉斌、曹世妹工作室,學習多媒材的應用與觀念

2000 成立工作室於金山

2004 開始延伸觸角至家具創作

1999~2006 多次個展與聯展

2007 陶博館當水遇見陶特展

2007~2008 「茶顏 · 台灣.茶具.茶風景」歐洲巡迴展

2008 秦郁美學堂陶藝創作個展

2009 第二屆台灣金壺獎 銅獎

2010 陶華灼個展

2010 東美術館- 台灣木集 · 細水長流聯展

2011 台南 · 家具產業博物館聯展

2011 陶博館清韻流動(東亞青瓷聯展)

2012 陶博館〝陶來我家作客〞聯展

2012 南瀛總爺藝文中心〝洄歸木藝創作聯展〞

2012 台灣設計展 Taiwan Design Expo-[熱情心設計]設計玩家館

2012 台灣設計展於高雄駁二特區展出

2015 韓國京畿世界陶瓷雙年展—東亞傳統陶藝

2015 若水藏館—窺作家的私密茶席‧暨仲夏茶倉聯展

2015 秦郁美學‧堂[花想]聯展

2015 陶華灼-[人家]創作個展

2016 FORMOSA ART SHOW 2016台北寒舍艾麗酒店

2016 高雄藝術博覽會

2017 鶯歌陶瓷博物館「台北當代陶藝探索展」

2017 台中森/CASA . 台南毛院子-[無用之用]創作個展

2017 若水藏館—[嬉游記]創作個展

線上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