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若水藏館陶藝特輯-5】趣談台灣岩礦

2015-08-07

岩礦壺? 是什麼? 其實懂做菜就懂做壺!


台灣岩礦壺為台灣陶藝家自行研發的新製陶技術,早期茶人崇尚紫砂壺, 但近日受限於紫砂礦石已禁採,仿品、劣質拚充斥市面,岩礦儼然已成為下一波趨勢。岩礦是台灣獨創的台灣之光,有許多神奇的功效,例如可以釋放遠紅外線、軟化水質的功用。其製作過程專業複雜,但如以做菜比擬,則簡單的多。

岩礦起源於921地震後,許多深層的泥土礦石被翻出地面,台灣岩礦之父 古川子帶領學生一同在台灣各地尋找適合做陶的礦石,進而發展出新的技術。 

岩礦的採集極為不易,須具備地質知識。適合使用的土料不多,端看個人經驗及多次實驗失敗累積的知識。如同自然界中生長的作物眾多,但如何取材搭配出一盤好吃又賞心悅目的佳餚,則依靠廚師的功力及技術。


岩礦壺製作的方式繁瑣,從練土到燒製,步驟都比一般的陶藝品複雜許多。

從準備土坯開始,採集回來的土石經過五道程序的處理後,還要靜置一段 時間待土料中的微生物滋長到一定程度才能使用。若以食材比擬如同火腿需要熟成時間才能更具風韻。 



燒窯時,一次的燒製不足以成就一把好的岩礦壺,岩礦壺少則燒2~3次,多 則5~8次。如同功夫菜,需經過多重手續,反覆蒸、滷,才能入味。

而土料的搭配、窯溫的變化,就像是大廚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搭配及料理方式,陶藝家配土的礦石熔點不同,在窯中溫度上下變動時,也有不同的變化。有的燒熔留下來變成釉,有的燃燒完只留下一個洞可證明他曾經存在,欣賞岩礦壺的趣味就在這裡。如同香料多一點,就多點風味、大火快炒,就跟細火慢燉滋味完全不同。 



岩礦壺中含有豐富礦石,包含雲母、石英、瑪瑙、麥飯石等物質,能夠釋 放遠紅外線,軟化水質。曾有使用岩礦的辦公杯泡茶的客人,忘了清茶渣,三天後再清理時,不僅茶葉沒有發霉、甚至仍可聞到一點茶香。而使用岩礦材質的花器插花,放2、3個禮拜水也不會產生異味。岩礦的妙用在生活中處處可以體現。 



本次於若水藏館展出岩礦作品的陶藝家吳麗嬌,為台灣早期岩礦理論實踐 家,除作品變化豐富且多變奇趣外,對岩礦理論也有相當深厚的了解。 

展覽期間,更舉辦手捏岩礦杯體驗與麗嬌私房茶分享等精彩活動,讓 人得以親身體驗岩礦的魅力。 

展覽期間為(2015) 8/14~8/27

詳情請洽若水藏館02-23583538。


線上 收藏